欢迎来到工程塑料专业委员会…
信息检索
当前所在位置:热点提示
山东省将告别“毒塑料杯”技术攻克行业卡脖子难题
最后更新:2016-07-13    浏览:1595 字体大小:

生产出没有毒害残留的塑料杯子不容易,关键是要靠技术突破。目前,山东省针对大需求,组织大协作,攻克了一批限制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有效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

山东省将告别“毒塑料杯”技术攻克行业卡脖子难题

据报道,国内首个利用“水相合成技术”生产甜菜碱的化工项目,最近在济宁通过专家评审正式立项。甜菜碱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基础原料,国内年需求量超过10万吨,产能却连一半也达不到。

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琦表示,这个产品我们相同类的企业一吨产品卖一万块钱的话,处理固废就得两三千块钱,我们现在所开发的这个技术呢没有固废,我不用盐酸液碱就能完成这个,不产生废盐,另一方面成本又有所降低。

用水替代有机溶剂生产甜菜碱,不仅能把化工合成时产生的废盐、废水、废气降低90%以上,还能提升原子利用率,确保合成质量。

山东省水相合成重点实验室主任岳涛告诉记者,化学产品的生产的不可避免会使用到有机溶剂,会在产品当中造成残余,比方说塑料杯子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用水来代替有机溶剂,即使有残余也没问题。

“水相合成”技术让生产无味、无毒的塑料制品成为可能,是国际公认的化工产业发展方向,虽然有多项实验室成功案例,但产业化运用却是世界性难题。泰山学者冯维春带领的山东化工研究院研发团队,经过多年攻关,率先实现水相高效清洁分离技术重大突破,并推向工业化应用。

山东省化工研究院院长、泰山学者冯维春表示,比如在甜菜碱盐酸盐,盐酸羟氨,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方面。我们想五年的时间为山东省的化工节能减排完成100万吨,把山东的化工厂从弱势产能变为优势产能。

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创新驱动。近年来,山东围绕智慧工场、绿色化工、高性能特种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展开技术攻关,多项自主研发成果在获得国家专利的同时,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山东方圆集团自主研发的两步炼铜法运用于生产,企业终于取消了环保烟囱,有价金属回收率大大提高。

山东方圆集团董事长崔志祥表示,关键在于精准控制反应过程,三步缩短为两步可以减少投资成本20%以上,降低能耗30%以上,实现了烟气、烟尘的密闭收集,矿料中多种元素“吃干榨尽”。

综合能耗及运营成本下降,方圆集团每吨铜节省费用支出500元,该项目日前成功入选《中国制造2025》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瞄准“卡脖子”问题,攻克关键技术,科技创新有效供给对山东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一季度,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6.7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短评:找到补齐科技有效供应短板的金钥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有效高新科技供应短板是突破口。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就意味着市场,意味着效益,意味着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在这方面,我们欠账太多,落后太多,短板太多。怎么办?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唯有立足实际、奋起直追、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才能找到补齐科技有效供应的金钥匙。

 打印本文本   |    收藏本文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