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程塑料专业委员会…
信息检索
当前所在位置:热点提示
胡俊祥——勇攀新型高分子材料巅峰
最后更新:2016-05-12    浏览:1920 字体大小:

刚从成都领完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回到绵阳,胡俊祥就一头扎进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薄膜实验室,对新品开发进行现场指导。

从事聚酯材料行业近30年,胡俊祥始终保持技术人本色,坚守在功能聚酯材料研究、生产以及推广的第一线。一头青丝已渐染霜色,不变的是他那一颗刻苦钻研、勇攀技术高峰的“不老心”。

结缘涪城

开辟聚酯新天地

198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的胡俊祥,被分配到广东省佛山某化纤公司从事聚酯材料的生产、研发与推广。凭着踏实肯干的作风和在技术上追求极致的劲儿,胡俊祥先后荣获广东省以及佛山市多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

此时,东材科技生产的拳头产品之一是绝缘用聚酯薄膜产品,因缺乏独立研发能力及相关配套设施,只能从外地的聚酯厂家购进原料后再进行生产。“这样不但极难掌握产品核心技术,也容易受上游厂商的控制。”东材科技急需找到一位该领域的“领军式”人才,帮助企业摆脱困境。

众多为东材科技提供原材料的上游厂商中,就有胡俊祥所在的佛山某化纤公司。为了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以便更好推销产品,胡俊祥时常带领团队实地拜访包括东材科技在内的客户。

随着业务上的往来了解,胡俊祥身上突出的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逐渐吸引了东材科技管理层的目光。公司高层多次前往佛山表明招贤的心意,2004年4月,胡俊祥有感于东材的诚意以及对事业发展的规划,最终来到绵阳,开辟他的功能型聚酯材料新天地。

忘我投入

辛勤付出获硕果

相较于广东等地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绵阳乃至四川的聚酯薄膜用材料研究还是空白。东材公司既没有相关研究人员更没有相关设备,这样的局面,反而激发了胡俊祥在东材科技开拓功能聚酯材料核心技术“荒地”的决心。

没有材料、就自己合成材料;缺少人才技术、就自己培养。凭借着骨子里迎难而上、不断创新的精神,胡俊祥逐渐将东材科技的聚酯产业做了起来。据胡俊祥介绍,当时国内的功能薄膜用聚酯材料得不到充足供应,国外技术壁垒也加大了团队技术攻坚的难度。在如此困境下,胡俊祥带领大家铆着一股劲儿搞研发,从已有的研究路径中寻找突破口。2008年,胡俊祥团队自主研发出的太阳能薄膜开始完全取代进口,实现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改变。“创新不容易,我们团队如果从人家没有做过或人家做不来的地方去突破,或许就另有一片新天地。”胡俊祥道。

工作中勤勤恳恳、精益求精的态度,也让他成为同事眼中的“工作狂”。“聚酯切片项目投产时,他在现场坚持了两天三夜,直到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才被替换下来。”经胡俊祥培养、现任东材公司阻燃事业部部长的梁倩倩回忆道。

在聚酯行业浸淫了近30年的胡俊祥先后负责了多条聚酯相关生产线的设计建设,在功能聚酯合成、薄膜开发加工与纤维加工等领域开发出20多个项目产品,申请并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每年为东材科技新增销售收入上亿元、新增利润上千万元。

不断求索

攻坚克难未止步

因为在岗位上的突出表现,胡俊祥2014年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绵阳市优秀专利一等奖、绵阳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等多项殊荣。2016年4月,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胡俊祥坦然处之,一如既往坚守在岗位上,也尽心竭力地帮助着身边的每个人。在梁倩倩等徒弟眼中,师傅总是那样负责,尽心尽力、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而在胡俊祥看来,自己在前行的道路上走了一些弯路,现在更应该把所学贡献给大家,带领整个功能聚酯材料产业共同进步。

如今,52岁的胡俊祥没有停下继续攀登新型高分子材料领域高峰的脚步。在东材科技一楼产品展览厅内,他向记者介绍了一款由其团队自主研发、正处于试用推广阶段的全国首创产品的双功能太阳能背板基膜。传统基膜为单功能、有0.35毫米厚,但这款基膜具有抗紫外线与耐水解两种功能,厚度仅为0.25毫米。这缩短的0.1毫米意味着不仅可以节省3倍的生产成本,还能减排提效。

除此之外,他还带领团队向光学薄膜专用聚酯、抗熔滴聚酯、导电聚酯及相关应用开展技术攻坚,并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在一是希望研发更多的用户适用的产品。二是将自己的技术传给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成为公司乃至中国聚酯界核心技术人才。”谈及未来打算,胡俊祥道。

 打印本文本   |    收藏本文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