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相一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首次出现。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业的供给侧改革。
具有保温、保湿、增产等效果的农膜依然是农业的重要支柱,2015年全国农膜年产量为232.8万吨,相比2014年增加7.91%,农膜的使用量占塑料制品总量的3%,农膜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及农产品工厂化生产成为现实,但传统的农膜具有残膜清除率低的问题,影响耕地质量。而中央一号文件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将助推农膜产品结构优化。
农膜的主要原料为PE,而目前中国PE行业多以提供通用料为主,而生物基PE的占比仅占世界PE供应量的0.10%至0.22%,生物基PE以植物淀粉和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原料,资源丰富可再生,能解决环境的污染问题。生物降解农膜存在较大的需求潜能。而截至2016年1月,PE常规通用料的产能为1525万吨,生物基PE供应存在较大缺口。目前市面上的“可降解”地膜(主要包括光降解地膜、热氧降解地膜、淀粉填充地膜等),最根本的是主体成分还是PE,不能真正降解,容易引起二次污染,而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很容易被微生物利用,最终完全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从根本上解决地膜残留问题。
全生物降解农膜技术早在2007年已研发成功,但其推广使用仍需政策及市场的配合。吉林省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禁塑令”,成为中国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在“禁塑令”及相关政策的吸引下,以聚乳酸为核心的生物制造产业正在吉林省蓬勃兴起,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达6万吨。吉林省正在以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玉米秸秆资源替代粮食资源、生物基产品替代石油基产品“三个替代”为方向,加快发展聚乳酸及下游产业为代表的生物基产业,推进绿色生态的发展。但同时生物降解农膜产品具有不同地域、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不同气候对生物地膜的要求不同等问题,需要提高降解农膜的研发能力。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将助推农膜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对生物降解农膜的研发力度,加上政策和市场的配合,生物降解农膜的推广为大势所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