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程塑料专业委员会…
信息检索
当前所在位置:政策法规
政协委员建议:推塑料新技术 政府应补贴
最后更新:2016-01-21    浏览:9263 字体大小:

    从 2008 年 6月1日正式实行开始,“限塑令”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在这7年中,商场超市中,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已经大大下降,但在不少农贸市场上,超薄的塑料袋依然屡见不鲜。
  塑料袋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耗用品,传统塑料袋几百年才能降解,造成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回收塑料也因二次污染正严重影响着健康。在此次政协会议上,“白色污染”的问题也引起了不少政协委员的重视。
  治理“白色污染”需从材质上想办法
  “‘限塑令’颁布时间一长,监管没跟上,落实情况也就不够理想,可以说有些形同虚设了。”市政协委员孙建军说。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使用一次后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根据“限塑令”的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同时,商场超市的塑料购物袋不再免费,但不少市民并不在乎多花几毛钱买个塑料购物袋,“限塑令”并未改变市民使用塑料购物袋的习惯。业内人士表示,传统的塑料原料如聚乙烯、聚丙烯,来自于石油或煤炭,属于石油基原料,不可再生也不能自然降解,即使是厚度大于0.025毫米,也不过是能够多次循环利用,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塑料袋使用量。
  孙建军说,虽然有“限塑令”,但政府部门并没有制定更详细的强制措施。“我一直对‘白色污染’很关注,此前我注意到,吉林省从去年年初开始全面‘禁塑’,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薄膜袋制品和餐具,但济南并没有相关的强制措施。”
  孙建军还提到,要治理“白色污染”,不光要“限塑”或者“禁塑”。既然塑料袋不可或缺,就应该从其材质上想办法,改变生产工艺,生产可降解、无污染的塑料制品,并推广使用。
  政府应大力支持可降解塑料袋的推广
  其实,济南已经有公司拥有这样的技术。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丽红介绍,该公司研发的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塑料技术,其核心是“将传统塑料转变为可生物降解的环境友好材料”。这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特点是在保障塑料使用性能前提下,废弃后在自然环境中,将初始分子量为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普通聚烯烃塑料分子,催化、氧化及生物降解成分子量为一万以下的低聚物。这些富含羧基、羰基等亲水基团的低聚物,由微生物自然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腐殖质,对环境无二次污染,同时能起到改良土壤环境的作用。
  王丽红介绍,他们公司研发的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塑料技术,在世界领先。目前,全球只有三家公司生产的塑料能做到真正的降解,他们是其中之一。
  塑料行业有关专家指出,根据对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回收的相关调研,一次性不可回收的塑料袋在土壤环境中需要几百年才能降解,即使进行填埋或者焚烧,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在垃圾处理厂或者垃圾转运站分类过程中,总有一些不法商贩在回收塑料包装。“这些塑料包装回收之后重新利用再造的过程中,要进行清洗、分拣等多个步骤,过程中会严重污染地下水,而回收造粒后的回收料滥用到食品包装行业的现象也很严重,这不仅造成二次污染,还会影响食品塑料包装安全。
  使用新型的氧化生物双降解塑料袋不用担心污染问题,但由于价格较普通塑料袋高出30%,推广起来很不顺利。“政府应该给这样的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让这样的企业发展壮大,在推广的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慢慢改变市民的观念和习惯。”孙建军说。
  孙建军还建议,在推广的过程中,市民可以将家中比较干净、可以再利用的塑料袋交给相关企业回收,作为制作可降解塑料袋的原料,同时免费领取可降解塑料袋。

 打印本文本   |    收藏本文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