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们厂坚持做小事、干实事、成大事,走差异化竞争之路,从上门推销到产品供不应求,创效位居公司首位的高密度聚乙烯PE100级管材产品质量得到了不断提升,工厂由亏损垫底一跃成为公司创效排头兵。”日前,吉林石化乙烯厂厂长、党委书记石俊学在工厂召开的2016年工作思路研讨会后对笔者这样介绍。
自2013年4月开始,吉林石化已接连生产高密度聚乙烯PE100级管材产品30个月,今年平均每月贡献1亿元利润,市场供不应求。
早在“十二五”之初,吉林石化通过市场调研,瞄准商机,迅速上马了高密度聚乙烯PE100级管材料项目。管材生产初期,由于生产难度大,遇到了很多问题,每个月生产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产品都要亏损6500万元。
2012年,吉林石化再次进行市场调研,发现同类别的管材料国外产品比国内产品每吨高2000多元。也就是说,同功能的产品,即便比国外产品每吨低1000元钱,都会赚钱。当时该公司乙烯厂高密度聚乙烯车间同时生产膜料和管材料,一年切换四次。因为催化剂不同,导致每次切换生产都不稳定。经上级部门同意,公司决定只生产管材产品。然而,当时的吉化人面临着生产技术不成熟的境况。
吉林石化乙烯厂组织攻关小组成员一点点摸索,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确定了固定4个参数不动,只调节其余4个参数的工作法。既减轻了操作人员负担,又降低了操作难度,生产也慢慢趋于平稳。
为实现产、销、研一体化,吉林石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跑市场、做调研,剖析产品质量问题。他们成立市场跟踪服务小组,走访了14家用户,及时收集反馈意见36条,解决技术问题11条,生产的管材料产品质量越来越稳定。
通过不断进行组合洗牌,剔除相对弱势牌号,吉林石化用差异化产品打开了市场大门。
继2013年开发出高密度聚乙烯大口径管材专用料JHMGC100SLS产品后,2014年,吉林石化全面扩大生产规模,相继生产了两批次6345吨产品,顺利推向市场。因质量优良,每吨产品提价50元销售,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为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该公司还开发了高密度聚乙烯管材混配料新产品。批量产品完成了加工应用试验,管材的短期静液压强度达到了PE100+协会的测试要求。
2014年,吉林石化管材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40%,品牌化率达到49.49%,排名中国石油第二,先后通过了国内和国外认证。
为了有效解决高密度聚乙烯装置运行不稳的生产瓶颈,该公司乙烯厂组织开展攻关。通过实施催化剂单元改造和优化生产控制等12项措施,2013年至今,没有发生一次因结块造成装置波动的事件。
吉林石化通过增设一套母液分离罐、合理缩短己烷吸附塔使用周期等措施,解决了系统带水影响反应状态,甚至导致装置波动停车的难题。
该公司还实施了吸收系统改造,使回收丁烯年投用时间由不足3个月提高到10个月以上,消除了影响反应的风险,大幅降低了丁烯单耗。采取定期清洗加热板、调整离心机溢流堰等措施,同时加强床层及分布板压差监控,及时调整氮气循环风量,保证了干燥床正常运行,并使其运行周期由3个月延长至8个月。采取提高预热器蒸汽等级、增加己烷精制至蜡回收排放控制等措施,杜绝己烷落地,使装置在每小时35吨高负荷下,连续生产6个月以上,己烷单耗下降了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