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内全国原计划约有80万吨/年己内酰胺产能投产,但截至目前除了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和山东方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各一套10万吨/年的己内酰胺装置投产以外,其余多套装置投产时间推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己内酰胺市场的供求矛盾。
据分析,造成新建装置投产延迟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己内酰胺利润减少。终端市场延续疲软,纺丝下游工厂劳动力价格上涨,部分生产企业外移至东南亚劳动力水平较低的地区,己内酰胺产能面临过剩危机。据安迅思预计,截至2015年年底,国内己内酰胺产量约为208.7万吨,而终端市场的实际需求约为175.17万吨,因此己内酰胺市场价格难有实质性上涨。为避免损失继续扩大,新建装置大多选择延迟投产。
另一方面是资金的限制。建造一套年产能20万吨的己内酰胺装置大约需要30亿元,一般国内企业自有资金较少,多数资金从银行贷款。若20万吨级的装置全年开满,大约每吨需缴利息1200元。在目前市场状况不好的情形下,银行利息成为一笔较大的开支,企业己内酰胺新装置的开启面临不小的经济压力。有部分计划上马己内酰胺的业主是华北地区煤化工企业。而今年原油价格在低位徘徊震荡,致使煤化工的利润有所减少,因此对近期本就亏损的己内酰胺爱莫能助。
此外,还有政府对环保问题的关注,例如太原阳煤集团和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均因环评证书尚未取得,而推迟新装置开车时间。多种因素交织下,今年己内酰胺新装置的投产速度放缓,同时也将扩产压力转移到2016年及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