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今年和“十二五”行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1~9月,我们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缓中趋稳态势,工业增加值低位回升,主营业务收入降幅收窄,存在产品价格降幅较大,出口贸易下降,投资增长乏力,效益下降较多等问题,行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
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9643家,累计增加值增幅8.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与今年上半年持平。其中,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9.7%。
1~9月,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9.67万亿元,同比下降5.7%,降幅与上半年持平,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的12.1%。其中,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6.48万亿元,同比增幅3.1%,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1~9月,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62万亿元,同比增长0.2%,较上半年回落2.4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工业投资增幅7.8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投资比重10.2%。
1~9月,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541.9亿元,同比下降23.7%,降幅较1~8月收窄2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规模工业利润总额的10.6%。上缴税费总额7353.3亿元,增长5.2%,占全国规模工业税费总额的21.3%。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4.35元,同比持平;主营收入利润率为4.70%,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根据当前行业市场、生产、价格走势,以及结构调整变化等综合因素分析判断,预计201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幅约9.0%;主营收入13.78万亿元左右,下降约1.5%;利润总额约6810亿元,下降约15%。预计全年实际投资总额2.28万亿元左右,同比下降2%;出口总额约1879亿美元,降幅4.5%。
面对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的严峻形势,我们全行业一方面要全力开拓市场,用产品升级加快结构调整,开拓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还要认真研究明年稳增长的具体措施,努力实现明年“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尽管今年行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很大,但回顾“十二五”这五年,仍然是全行业创新发展、砥砺前行很不平凡的5年。面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和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外部环境,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全行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是全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1~2014年,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投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石油、天然气产量和原油加工量分别居世界第四、第六和第二位,乙烯、甲醇等大宗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二是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期间,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显著成绩,国内原油增储稳产、天然气快速发展,油气管网建设和石油储备快速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石油化工规模化、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布局园区化加快发展。高性能树脂、石油基特种橡胶、合成纤维单体等高端产品自给率显著提高。有机化学原料、专用化学品、涂(颜)料及农药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高的行业经济增速和贡献率居行业前列。
四是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十二五”时期,全行业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95项,取得行业技术发明奖118项、科技进步奖736项。
五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在工业行业率先建立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标杆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彰显,行业能耗强度持续下降。2011~2014年,全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8.0%。重点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降低目标全部完成。
六是企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二五”以来,一批优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快速成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化工、中化集团、延长石油均已进入世界500强,排名不断提升;湖北宜化、天津渤海化工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500亿元;主营收入在3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由2010年的325家增加到2014年的864家,综合实力大大提升。
七是对外合作取得显著成果。2011~2014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累计吸引外商投资达5504亿元(包括港澳台),跨国石化公司在华业务不断发展,石油和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中国石化工业在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中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产能过剩矛盾还未从根本上缓解,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低端化、同质化问题依然严重,能源资源以及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市场需求增速减缓,行业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亟待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勇气去努力克服和化解。
“十三五”发展将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五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之上。“十三五”时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将迈出由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历史性步伐,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目标作出我们行业的最大贡献。由石油化工大国向石油化工强国跨越,应该成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战略的既定目标和转型升级的努力方向。
二、关于“十三五”行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给我们描绘出了“十三五”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结合对《“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初步学习,结合我们行业发展的现实,同大家交流一些对行业发展重大问题的思考。
“十三五”时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在宏观经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背景下跨入的,也是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风浪中启航的。市场需求不足,环境压力巨大,绿色发展要求过高是我们当下常常听到多数人的议论,但只要我们换位思考和冷静深思后,也许就会有一些不同的收获和全新的观点。
(一)当前宏观经济是市场需求不足,还是供给能力不强?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下行压力。从前三季度的行业运行数据不难看出,行业发展正处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最艰难的时刻。我们知道,要实现行业经济平稳运行,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要达到合理平衡,当供给小于需求,就会出现供不应求;当供给大于需求,就会出现供过于求。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一个普遍观点就是产品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市场需求不足是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当前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真的只是市场需求不足吗?我们的答案是不同的。主要理由有两条:
一是我们行业是一个贸易逆差很大的行业。2014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进出口总额为6755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1967.5亿美元,进口贸易额4787.3亿美元,全行业贸易逆差高达2819.9亿美元。其中,进口合成材料4548万吨,进口金额占全行业的38.8%,进口有机化学原料4098.2万吨,进口金额占全行业的29.7%。其中,在化工产品中,进口量排名前五位的产品如下表所示。其实,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国内市场对这些进口产品有着十分巨大的市场需求,只是我们自己的供给能力不足。只要我们供给能力增强了,近3000亿美元的市场需求也就实现了。(见表1)
二是我们国内消费潜力巨大。有消息报道,仅今年国庆节七天假期,中国人在国外购物就超万亿元人民币。中国人购买的物品主要是高档化妆品、家用电器产品和服装饰品。去年中国到日本热购的产品是马桶盖,今年到日本热购的产品是感冒药,为什么中国人的钱大把大把地花到国外,无外乎是两个原因,一是价格便宜,二是质量可靠。如果我们的产品质量都能够达到或超过国外的产品,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愿意在国内消费的。
供给和需求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需求可以刺激供给,但供给也可以创造需求。在当前产能过剩压力严峻的形势下,提高供给能力、改善供给结构,用供给创造需求,用供给开拓市场,是我们实体经济应该主动承担的责任。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消费市场也出现了巨大变化,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高端化、差异化产品开发重视不够,无法满足消费市场的变化,严重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当前行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原因,与其说是需求不足,不如说是供给能力不强。说到底,根本原因就是日益增长和快速升级的社会消费需求与缓慢滞后的产业升级和供给能力不强之间的深层次矛盾。
供给能力不强,不仅是指产品质量较低,还应该包括低效的供应侧管理模式和落后的营销及服务模式,这也是为什么当前传统产业正面临“互联网+”和“双创”迅猛发展所带来巨大挑战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石油化工行业要大胆拥抱终端市场,大力优化供给结构,努力提高供给能力,这是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急迫任务。实践告诉我们,国内市场的基本需求永远都是稳定的,高端需求也是可以创造的。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是为有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所准备的。
(二)在绿色发展中是群众要求过高,还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好?
在近年的发展中,我们行业环境矛盾突出,安全事故不断,新建项目(PX)群体性事件接二连三,不少人对我讲“群众不懂化工,而且要求过高,我们不能超越现实去满足群众的过分要求。”
今年9月份在上海召开的国际石化大会高层论坛上,香港一位著名节目主持人段洁女士,在她主持的德国赢创公司和上海华谊集团CEO座谈节目中,她对这两大化工公司的CEO提出了三个反问的问题:一是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在追求没有化工原料的绿色产品,这对化工行业是不是一个挑战?二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希望远离化工厂,追求安全的生活环境,这对化工行业是不是一个挑战?三是化学工业在可以看得见的未来能不能再提供一批激动人心的技术创新产品?我坐在大会的会场,深深感受到了这三个换位思考反问的力量。
这三个问题,其实质追问的是“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创新发展”的重大问题,扪心自问,这三个问题也是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直面这三个问题,我们就能深刻感受到:不是群众不懂化工,不是群众要求过高,而是我们自身努力不够,自己工作没有做好。
“产品质量问题”:比如农业大量施用单质肥料,农作物产量增加,质量退化。为什么复合肥、专用肥大受欢迎,供不应求?为什么市场上大受欢迎的水性涂料家具,高效低毒农药供给不足?为什么市场上的食品让国人没有安全感?
“安全生产问题”:我们组织了多次专家报告会、新闻通气会,告诉大家PX不可怕,是安全的产品,但你今天一个“爆炸”,明天一个“大火熊熊”,所有的宣传效果都付诸东流。真可谓:“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创新发展问题”:无论是我们的行业,还是我们的企业,创新能力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创新能力决定着市场竞争能力。跨国公司都在着眼十年以后的市场研发,而我们不少企业明年日子怎么过都还没有准备好。跨国公司技术研发的重点都放在了生命科学、新型化工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上,而我们的产品还都集中在基础原材料、初级化学品上。不大大提升我们行业的创新能力,我们就无法实现由大国向强国的跨越。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我们的环保问题也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少企业“不达标排放”、“深夜偷排”的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难道都能推到“群众不懂化工”、“群众要求过高”上吗?显然不能!
“十三五”期间,绿色发展是宏观经济的重大战略。要树立行业绿色发展的形象,要树立行业“本质安全”的信誉,必须要靠我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身严格的自律。光有行业“绿色发展宣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整套绿色发展的标准、措施和严格的监管、考核,这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来做。
(三)在“十三五”发展中,如何既能看到机遇,又能看到挑战?
我们知道,面对发展,任何时候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年是“十二五”发展的收官之年,我们行业发展面临不小的压力,同时今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行业发展又再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面对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我们既要看到发展机遇,也要看到困难和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有客观和清醒的认识。在“十三五”的发展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几个现实问题的挑战。
一是原油价格的挑战。长期以来,国际油价的走势对我们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影响很大。油价非常高或者非常低的时候,对行业发展都十分不利。我们曾经经历过原油价格高达140美元/桶的疯狂,那个时候全行业原料价格高企,下游产品由于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导致产品价格提高,引起需求减少。然而当油价开始回落的时候,全行业马上面临产品库存高涨和流动资金紧张的严峻时刻。去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滑,跌至目前50美元/桶左右,价格几乎“腰斩”,今年全行业又一次面临了原油价格的挑战。
原油价格的挑战明年还将继续。据IMF预计,2015年全球原油平均价格将持续在57美元/桶的水平上,比2014年全球原油价格平均下降39%。2015年,天然气价格美国下降36%,欧洲下降24%,日本下降35%。报告预计,2016年全球原油价格将比今年水平上涨6%,仍然是一个低位运行的态势。原油价格的低位,将会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维持在低位。原油价格的寒冬明年还将继续,整个石化产品价格的“倒春寒”也将继续。春天何日来临,我们还将翘首期待。如何在原油低价位时期加快改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我们都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对于油价走势,既要科学分析,研究解决困难和化解矛盾的办法,也要积极发现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是电动汽车技术突破的挑战。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发展十分迅猛。在“十三五”期间,随着政府加大对污染治理的政策倾斜,电动汽车必将成为汽车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我们作为传统能源的提供者,电动汽车的大发展,无疑是对传统能源的巨大挑战,电力对汽油、柴油等传统燃料的替代将成为必然。一旦储能技术实现大的突破,传统能源发展将会面临很大的难以预测的挑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发展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电动汽车不仅依赖电池技术的突破,同时也依赖结构材料的轻量化发展。我们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复合材料,甚至轮胎产品,都可以在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大有可为,从汽车配件到配套设施,化工新材料等产品将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三是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的挑战。最近,农业部提出了“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给本来就已经承受产能过剩矛盾的化肥行业以及创新能力较弱的农药行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在实现“零增长”目标的条件下,又能实现生存发展呢?相信那些秉承“坚持化肥,走出化肥”理念的企业,就可以找到发展的道路,那些秉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企业可以找到生存壮大的空间。通过创新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差异化产品,拓展细分市场和专用产品市场,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人性化的农化服务,改变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模式,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从而提升农化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让企业摆脱单纯扩大产品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向高端化、差异化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化肥农药“零增长”可以说是农化企业又一次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难得契机。
(四)如何在明年实现“十三五”行业经济运行的良好开局?
明年经济运行“开局”困难确实不小。但越是困难、越是挑战,越能体现我们行业的开拓能力,越能反映我们行业攻坚克难的水平,明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无论有再大的压力、再多的困难,行业经济运行的开局工作必须做好。
一是要千方百计开拓市场需求。要充分发挥供应侧的主观能动性,用生产创造、扩大市场需求。传统产业要加快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使传统产业走出一条不传统发展的新路子。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快培育的步伐,努力开拓高端市场、差异化市场,努力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技术特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要在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和节能环保产业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行业的比重显著提升,对全行业转型升级形成重大带动作用。
在明年的经济运行中,我们要求各个行业都要在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市场开拓的重点方向和改进措施。要下功夫深入分析能源市场、农业市场、基础化工原料市场、化工新材料市场、高端专用化学品市场和生产装备、环保市场等六大市场,只要下功夫,我们都可以找到不少新的市场增长点。
二是要加快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十二五”期间,我们行业所有重大创新成果都是依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平台取得的,“十三五”时期,我们还将按照行业“十三五”重大创新规划,积极组建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行业创新平台,让创新平台成为促进汇聚行业人才、技术、资本的熔炉,形成对行业创新发展有巨大推动力的源泉。国家创新能力、行业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企业创新能力之上。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是我们当前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最大制约因素。我们要积极培育一批典型创新示范企业,树立行业创新发展标杆,形成行业创新发展的领军企业集群。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业创新的整体水平。
三是发展方式转变要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上见到明显成效。“十三五”时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就必须要完成“三个转变”,即:在发展动力上,必须从过去依靠要素驱动、扩大再生产的外延式发展,向以技术和管理创新带动质量效益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在发展模式上,必须从过去忽视生态环保的粗放型发展,向以节能环保为主导的循环经济、绿色发展转变;在发展道路上,必须从过去只关注生产的产品制造型发展,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产品+服务”为目标的服务制造型转变。这“三个转变”的每一个转变,都包含着许多现实的挑战、艰巨的工作和极高的要求,全行业必须要付出扎扎实实的努力和承受转型的巨大痛苦。
实现这“三个转变”,最终要在经济发展质量上见到成效。经济效益、经济效率水平的高低是检验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指标和尺度。在提升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全要素生产率(TFP)这个指标。今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将更加依靠生产率的提升,特别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更是要求生产率逐步接替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企业的核心使命是创造价值。衡量企业的竞争能力关键是看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市场盈利能力。这方面,我们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同跨国公司相比,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国有企业我们以2010年世界500强公布的数据比较。(见表2)
民营百强企业2014年的销售利润率3.23%,总资产收益率4.1%。
在经济运行质量上,国外不少跨国公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今年我到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 Corporation)考察,公司负责人告诉我,无论国际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公司投资回报率都能保持在25%左右,他们依靠的主要是上下游一体化的经济规模和高技术含量、差异化的产品结构。要提高我们全行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必须要在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上不断取得竞争的新优势。
三、要充分发挥好《中国化工报》在“十三五”行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中的宣传舆论作用
理事会是中国化工报社在体制改革中一项十分大胆的创新实践。成立十年来,在各位理事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支持下,理事会在中国化工报社战略决策、典型经验总结、扩大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化工报》是我们行业唯一的宣传舆论阵地,目前已经成为具有“两报一刊”和现代媒体手段的企业集团。中国化工报社的体制改革正在推进,产权关系也已明确。我们希望中国化工报社在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提高宣传质量上,要进一步下功夫改进。也希望理事会在总结过去十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的力度。我们相信,在我们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化工报》一定会办成一份国内一流、国际有重大影响的有质量、有特色、有水平的行业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