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PC供应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净进口量基本在120万吨,2014年主要进口国(或地区)为韩国(21.9%)、中国台湾(17.6%)和泰国(12.3%),多为中低端料。这些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地理位置较近,且台湾地区、泰国出口至中国的PC享受零关税待遇。未来来看,国内新装置密集投产,国产料产量大增,与进口料的竞争将加剧,尤其是新投建装置缺乏成熟技术支撑,未来产低端料为主,与进口料中的低端料竞争将更为明显。
2014年以前,受到原料及需求等因素影响,国内生产企业整体开工率不高,仅能维持五六成,而2015年以来,受原料低位运行而PC价格相对高位影响,利润良好,今年生产企业开工普遍高位,今年前7个月国内企业整体开工率在七成以上。未来,伴随新建装置陆续投产,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将逐步发生变化,今年的企业开工高位状况或难以再现。
今年宁波浙铁大风的10万吨/年聚碳酸酯(PC)项目和鲁西化工的6.5万吨/年PC项目相继建成,拉开PC产能快速增长的帷幕。PC现有的供需平衡被打破,价格高位坚挺的好日子或将一去不复返。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浙铁大风项目投产前后,被国外化工巨头垄断、价格一向坚挺的PC市场,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波动。在供应快速增加、需求增长不多以及原料支撑疲软等多重因素的打压下,国内PC价格现已跌至16500元/吨的历史低位。但相对而言,从2014年至今,原料双酚A下跌了36.9%,而PC的跌幅仅有9.6%。近年来多套苯酚丙酮装置的建设投产使双酚A仍有下行空间,从这点看,PC还远没有跌到位。在未来供应持续增加的背景下,预计PC将整体长期维持低位运行。
PC主要用在电子电气产品、中空阳光板、光盘及非一次性饮用水桶和食品容器等领域。目前的汽车轻量化更给PC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内PC的消费量逐年递增,2014年表观消费量超过150万吨,自2010年以来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在8%左右。但国内产能远远满足不了旺盛的需求。据化工在线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国内共有4家生产商,生产能力接近50万吨/年,产量约30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