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程塑料专业委员会…
信息检索
当前所在位置:热点提示
环保令出,杏坛废塑料如何夹缝求生存?
最后更新:2015-02-03    浏览:6228 字体大小:

       是洋垃圾还是可再生资源?是镇产业支柱还是污染之源?2015年开年,“史上最严厉环保法”正式实施,而作为与环保关联密切的产业之一,有“废塑料华尔街”之称的顺德杏坛废塑料业该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若被取缔或转移,近3万杏坛“塑料人”又该如何适应?
  剑指杏坛
  30年“老字号”也逃离不了洗牌

  “满城尽是塑料,看一看,咬一咬,烧一烧,闻一闻,就能辨别出塑料的种类、成分乃至当今的市场行情,这是我们杏坛塑料回收企业中最普遍的‘家学’。”今年67岁、在塑料回收加工行业摸爬滚打已40年的杏坛塑料商会会长何家政坦言,与很多乡亲同行一样,他们这些“老人”对塑料的辨别和理解能力,不下于检验检疫部门专门的检测仪器。
  据了解,杏坛塑料产业发展到今天已有30多年历史,因其发源较早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杏坛镇亦被外界称为“废塑料华尔街”、“世界最大的进口废塑料集散地”。何家政回忆,杏坛的废旧塑料行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废旧塑料行业门槛低,成本低、技术要求低,而杏坛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又相对充裕,一些村级工业园区纷纷引进废旧塑料行业。日转星移,很快废旧塑料行业就在杏坛发展得有声有色。从刚开始的零星几间企业,发展到鼎盛时期的1600多间。
  这些企业主要经营废旧塑料贸易、再生塑料粒加工、废旧塑料收购、各类塑料制品生产等四大类,数量多、品种齐,辐射面广,交易频繁。同时,蓬勃发展的废旧塑料行业也解决了相当一部分杏坛居民的就业问题。据杏坛塑料商会方面统计,目前杏坛废旧塑料行业直接间接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约占全镇常住人口的17%,其中本地人约占70%。
  但这种产业繁荣带来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尤其在近几年,随着居民投诉、政府整治、金融危机爆发、“毒饭盒”事件曝光等原因,塑料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迷茫,笼罩在顺德杏坛“塑料人”的情绪,从观望、焦虑转为不安和无奈、再到接受,个中滋味百味杂陈。
  “2014年杏坛进口的塑料边角料不到2013年的一半,十年前生产普通塑料抽粒每吨就能赚700到800元,而如今每吨普通塑料抽粒只能赚300多元,还不够应付开支。整个行业都不景气!”在接受顺德城市网记者采访时,何家政坦言,杏坛废塑料产业尽管“养活”了很多人,但由于该产业起点低,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后,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问题:行业不景气导致利润空间越来越少、用工成本高、土地资源少、环境污染、黑心企业搅黄产业路、产业结构落后、整改没动力。
  “如今加上新环保法的实施,按日计罚,企业环保违法罚款数额不封顶,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与其他镇街的产业相比,杏坛大多数塑料企业都是家庭作坊式小企业,相当部分企业因资金和技术问题无力进行设备和技术更新,新环保法的实施无疑使杏坛塑料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行业洗牌的剧痛。”何家政表达了对杏坛塑料产业发展的担忧。
  挺身改变
  环保红线不能踩,企业、商会、政府三方发力

  变则通,在扑面而来的行业问题和新环保整顿政策的巨压之下,杏坛废塑料行业是引颈待割,还是聚力突围?顺德城市网记者了解到,危机之下的“废塑料华尔街”硬是被“逼”出了一条新路来。
  “我们对于废塑料的认知首先得认可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没有回收和再生产就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和污染,生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企业如何将其使用好。比如最强环保整顿来了,无论是主动投入还是被动接受,企业必须引进新生产设备,做好环保设施,当下这都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何家政对杏坛塑料商会600多会员企业强调,要是做不好环保设施那就决不能生产,违法就该罚,以污染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事不能做。
  如何将环保“制约”反转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助推剂?杏坛塑料商会在这一方向上带领企业寻求突围,并且很快有了举措。杏坛塑料商会积极担起千余家塑料企业办理排污核定登记的任务,即对证照齐全的塑料企业进行重新的环保登记,对行业的证照情况、排污情况作较为全面的摸底,为塑料行业的大整顿掌握一手资料。
  此外,部分企业挺身而出积极带头,为其他企业提供及时借鉴。2014年下半年,广东顺德顺炎新材料有限公司就和另一家塑料企业在杏坛率先引进了一整套价值约20万元的环保设备。据杏坛塑料商会和顺炎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套环保设备的投入使用有效减少废气粉尘排放量达到95%以上,符合省级环保排放标准。
  虽然两家企业的转变对于整个行业1000多家企业而言不过是星星之火,但何家政坦言,有行动就有希望。
  除商会、企业在努力脱“困”以外,政府环保部门也没有放松对废塑料企业非法排污现象的整治,尤其是常态化的监管。但环保执法的方式则和前两年有所不同:不是一棍子打死一味的处罚,而是通知杏坛塑料商会到企业现场,共同对企业进行违法确认、教育,并同时开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这样一个商会与政府达成的沟通机制有效避免了企业的‘惶恐’和‘侥幸’心理,这样相对人性化的执法让调查、整改、处罚做到有法有理有据,企业也心服口服。”何家政说到。
  “在新环保法的形势下,在群众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诉求下,环保部门必然会强化对企业的日常巡查监管执法工作,一旦发现环保违法行为,将依据新环保法进行处理。商会与政府达成沟通机制固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企业若想谋求长远发展,我们希望企业能真正认识到违法生产经营的危害,更新生产设备,做好环保设施,按规依法生产。”杏坛镇副镇长、杏坛环运城管分局局长黄家慈强调了在新环保法的形势下环保部门的态度。
  涅槃而上
  要将杏坛由“废塑料镇”变成“环保镇”

  对于杏坛废塑料行业的发展,杏坛镇党委书记鲁国刚曾提到,要把杏坛建设成为“产业新区、生态小城、美丽水乡”,贯彻落实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杏坛要以环保材料专业镇为平台,创建“科技杏坛”,打造“环保材料专业镇”。力争到2017年,将杏坛打造成拥有较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整体创新水平实现新跨越的国家创新型城镇。
  基于此,杏坛正结合环保材料的产业特点,重点推进中科院纳米产业园合作项目。并且与武汉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合作,打造专业镇“一镇一校”合作项目,全面加快杏坛的产业升级。
  着眼行业本身,有的业界人士也认为“抱团发展铸造品牌,否则必将面临淘汰”。那么,如何实现“废塑料镇”变成“环保镇”?企业整改如何才能更有动力?产业联盟是否能够实现?
  对于杏坛废塑料产业当前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身处废塑料上下游产业的一线企业人认为,杏坛废塑料产业集群虽较大,也形成了自己的商会,但“群”而不“集”,并没有真正发挥集群效应。
  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王韶峰在接受顺德城市网记者采访时就说到,“当今无论哪个企业都不能‘各自为战’,杏坛塑料产业若真想谋求破茧发展,在更新自身生产设备的同时,急需形成产业联盟,抱团发展,铸造行业的品牌优势,否则必将面临淘汰的命运。”
  金亿莱家具有限公司人事部负责人潘艳清也认为,“从现在的形势来看,企业要么上环保设备,加强内部管理,要么关门走人,这些都是很明确的。”其坦言,从深层次反思,对企业而言,这将迫使企业面临真正的转型升级,走产业联盟之路。
  据顺德城市网记者了解,杏坛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在产业联盟方面做出了规划探索。
  顺炎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宏龙介绍,目前顺炎已更新全套生产设备,并且正准备与欧美等国家先进企业搭建平台渠道,重新定位了发展战略,并和国内知名高校结成合作联盟,产、学、研、销结合,走标准化发展道路。
  在采访中,顺德城市网记者深切感受到杏坛“塑料人”对产业“涅槃”的执着与坚韧,在这样一场史上最严厉环保令的催发下,杏坛“废塑料华尔街”的突围与新生将如何实现,值得期待。
  记者手记
  事关民生,行业发展需要一个统一规划

  为了杏坛塑料行业的健康发展,虽然杏坛塑料商会和政府都做出了不少努力和沟通,但当前行业环境污染、产业结构落后等累积下来的问题离有效解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朝环保靠拢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利益关系需要平衡。比如,按照政府“淘汰污染,不淘汰行业”的目标,企业努力向环保型塑料转型升级,但升级后,成本加剧、销售额都受到冲击;而近千家企业、作坊要转型整改,资金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企业不愿或者无能力转型,从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从发展历史看,遍地开花的杏坛塑料行业,从一开始是自发形成的,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监管。如今要对这一30多年的市场,从根本上进行整改、转型、升级,将其脱胎换骨非一朝一夕可成。
  杏坛塑料行业是否会面临像浙江慈溪90%废塑料厂基本关停、转移的命运?犹未可知。
  若90%废塑料厂真被“处置”,将近3万杏坛“塑料人”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从业者共同思考。或许市场行为将能够“中和”部分问题,但不管怎样,希望这一场“塑料风波”到来的时候,我们的企业都能理性对待,从业者能平静过渡,政府能做好协调。而在环保部门的大力治理和行业的自我转型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阵痛,但阵痛过后的行业发展之路,相信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平坦。

 打印本文本   |    收藏本文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