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王久良拍出纪录片《塑料王国》,披露了各国废旧塑料进口到中国后,被以粗放的方式进行回收处理,继而引发了部分地方环境严重污染的现实,引发关注。(12月22日《新京报》)
这样的一幕令人无比纠结,在国外被弃之不用的废旧塑料,进入中国后被以粗放的方式回收处理,结果引发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并最终损害公众的健康。然而由于“塑料王国”的巨大产业链条,解决了很多底层人员的生计问题,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从寻求经济指标的地方政府,到为谋生路的从业者,再到追求暴利的地痞流氓,使得寻求改变极其不易,取缔既需要很大的决心,更无以实现从根本上的治理。
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在发展质量上,不能只建立在代加工、粗加工和钢筋水泥的基础上。“8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中国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真实体现。牺牲了环境,耗费了资源,却获得很少的利润。如果不改变这样的状况,那么在路径依赖之下,中国的发展方式就很难谈得上转型。
因而创新就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当前无以回避的选择。改变“塑料王国”的困局需要有危机意识,更要有创新意识。拍摄这样一部作品,让我们在窥视一个行业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要从根本上消除“塑料王国”的标签,转型和提质是不二的选择,也是“新常态”最直接的要求。
我们不输出垃圾,但我们也不应引进垃圾,更不该制造垃圾。垃圾王国也好,塑料王国也罢,都是粗放化中国的真实写照。以此为镜,才能在创新求变中突破自我,并因之鉴照历史,反思现实和憧憬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