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工程塑料、特种橡胶、聚氨酯、氟硅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重点产品产能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依然严峻。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在中国化工新材料发展交流会上对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寄予厚望。
“新博会”期间,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中国化工新材料发展交流会9月2日在哈尔滨举行,交流会以“十二五”化工新材料中期回顾与“十三五”发展重点思路为主题,总结了近10年世界化工新材料技术成果与发展方向。
美国杜邦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德国朗盛集团、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日本东丽株式会社、中国化工集团、沈飞集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企业高管和院士、专家近200人参会交流。
把握机遇迎难而上
潘爱华表示,化工新材料具有质量轻、性能优异,功能性强,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在应对全球性的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及水资源匮乏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以塑代钢观念的强化,化工新材料在工程材料、日用品材料中的替代作用将不断增强,市场空间很大。
从内部看,一是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我国化工新材料总体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不多,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对较少。二是化工新材料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程度不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一些重要品种难以实现规模化稳定生产。以碳纤维为例,近几年国家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对碳纤维生产技术研发进行了重点支持,但只解决了“从无到有”问题,如何保证碳纤维的批次稳定生产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下游应用市场远没有打开。
二是企业总体竞争力弱。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市场主要由世界五百强的外资企业主导。国内化工新材料企业的主力军是以蓝星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和一批高科技民营企业。前者进入市场较早、产业基础完整、装置有一定规模、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运作和管理规范但机制不灵活,多数产品进入中端市场,部分产品还处于低端。后者则研发能力强,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反应快,机制灵活,但产业链不完整,装置规模较小。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更多的是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型化工企业,这些企业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研发能力弱,主要通过购买技术和装备,产品方案灵活,但存在忽视环保和质量,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从外部看,为打压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国外大企业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在我国企业没有通过自主研发获得技术突破之前,国外竞争对手通过垄断中国市场获得高额利润,或者限制对中国的出口。一旦国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在某些领域获得实质性技术突破,国外竞争对手又会马上将已被打破垄断的、比较低端的技术和设备转让给国内企业,获得技术转移利润并大幅降价打压国内产品进入市场,同时把重点转向较高端的产品。其中,碳纤维、含氟离子膜就是典型的例子。国内企业在引进了国外技术设备后,无论是在产能和成本上,还是在产品质量上,与国外竞争对手仍然有着较大差距。与此同时,国外竞争对手往往采用在中国市场大幅度降低价格倾销的行为,挤压这些新引进设备的公司的生存空间,使国内企业难以积累起自主研发能力,无法通过技术进步取得产品升级,而国外竞争对手仍然可以保持在较高端产品上的领先地位,继续获取高额利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也表示,化工新材料作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也是传统石化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2010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品产值约1700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速在15%左右,约为同期GDP增速的两倍。
目前,国外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一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将新材料作为占领更大市场份额和新一轮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剥离非核心的传统石化业务,加速向高性能、功能化的化工新材料领域发展;二是越来越重视技术进步,加大研发投入,缩短新产品开发投产周期,深入挖掘客户需求,通过创新设计,为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创造新的价值;三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在资源、市场、劳动力条件优越的国家和地区建设大型生产基地和销售、研发中心,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优势。
在赵俊贵看来,我国化工新材料发展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小、科技创新实力不强、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不足、产品品种单一、低水平同质化建设严重等。这其中既有企业自身研发创新能力弱、产品质量和市场开发水平偏低的症结,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学研用脱节的问题。
尽管如此,潘爱华表示,我国化工新材料企业仍然要牢牢把握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攻克技术难关,逐步占领高端市场。
多措并举推动产业发展
潘爱华指出,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利用863、973等科技计划,对重点化工新材料技术研发进行了系统支持。2011年,工信部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了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方向和重点。2013年,与财政部、发改委一起组织实施了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专项,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项目给予了重点支持。去年,围绕碳纤维关键技术创新、产业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下游应用拓展四个方面,工信部制定了《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近期,在工信部指导下,由中国建材集团牵头,成立了中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联盟,旨在以应用为牵引,突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应用瓶颈,石化联合会的新材料板块被推选为副理事长单位。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产业化进程。工信部将会同其他部门继续通过技术改造、强基工程、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等专项,支持化工新材料的产业化及示范应用,支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二是加强行业管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作用。政府要通过制订标准、规划和政策并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管力度,为企业创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政府可以为行业牵线搭桥,在重点化工新材料行业,引导建立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联盟,消除阻碍行业发展的壁垒,比如我们最近推动化工新材料行业与装备行业的合作,行业协会要发挥政府与企业桥梁与纽带作用。
三是鼓励企业开放发展,走国际化道路。一方面,我们欢迎国外先进企业“走进来”。我们应当抓住国外企业希望在中国市场寻求更大利润,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这一机遇,鼓励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并在合作中尽可能扩大外方的技术溢出效应。另一方面,我们也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全世界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等。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鼓励政策。
四是培育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产业集约发展。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做大做强,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新材料企业集团。同时,我们鼓励围绕大型企业建设化工产业集群。化工新材料产业的上下游关联性非常强,化工产业集群的建立能够大大节约运输成本,同时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产业链相互配套,提高整体竞争力。
五是适当利用公平贸易手段,保护民族工业。在过去几年里,我国在化工新材料产业领域积极运用反倾销等国际公平贸易手段,来应对国外竞争对手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打压。例如在有机硅、双酚A等行业实施的反倾销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行业协会,继续支持化工新材料企业维护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