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的“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已于今年5月成功验收,这一项目的高校牵头人是华工机械学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教授。
在探寻了先进高分子材料在顶级科研机构的“藏身之处”之后,接下来的搜寻触角逐步延伸到了资本市场的公司。
塑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材料,可谓无处不在。
从1907年,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注册第一个酚醛塑料的专利开始,人类便正式进入“塑料时代”,塑料也因此成为高分子材料家族的重要成员。
中国化工集团副总经理范小森曾表示过,未来5年,除了全力建设有机硅、有机氟、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等核心产业链,中国化工集团还要培育高性能纤维、工程塑料等新的核心产业链,同时考虑进入新的材料业务。
本期理财周报重点关注涉足工程塑料研发的国内顶尖公司。国内涉足工程塑料的上市公司则主要关注金发科技、上海杰事杰、佛塑科技等。
市场需求大 逐年稳定增长
数据显示,中国塑料业在2011年增幅约为20%,2012年约为10%,截至2013年上半年,增幅约为8%。“市场对塑料的消费稳定,使得这一产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一般每年都会有5%-10%的稳定增幅。”上海中期期货有限公司分析师李宙雷表示。
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通用与工程塑料在强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市场上塑料产品的用量也逐年攀升。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塑料制品2012年的产量接近6000万吨,且仍处于持续增长中,由此可见塑料产业的市场需求可观。
作为石油的副产品,塑料从原料到产品,要走过多个环节。而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格局也迥然不同,多少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上游的原料供应企业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型能源公司,控制价格能力强,下游的生产加工则分散,这中间贸易商则多会和中石油中石化签订销售合同。目前整体格局是卖方市场,供应商议价能力强。”在谈及产业链格局时,分析师李宙雷做出分析。
虽然,中国从事塑料生产的大小企业有近2万家,但在高尖精塑料用材上,一定程度上仍需进口。
分析师李宙雷还向记者指出:“目前塑料原料大概有40%需要进口,主要从中东、东南亚、美国和西欧等进口,也有一些国际原油及塑料企业进入中国。”主要采用合作的形式,中东沙特石油与中石油中石化在国内合作建厂;或在中国建立分部,如GE塑料上海公司、杜邦中国集团、东丽塑料深圳公司等。
“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第一大市场,且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市场经过多年高速发展,2009-2012年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国家,且未来仍具备非常较大的增长潜力。2013年1-10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785.44万辆和1781.58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3.58%和13.47%。2013年产销突破2000万台是必然事件。汽车塑料的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生产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在欧美国家每车用塑料为250kg左右,而中国在100kg/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汽车轻量化与节能减排的需要,高性能汽车用塑料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18年中国市场将达到300万吨。”金发科技汽车项目有关负责人宁副总经理向记者表示。
在这一领域较为突出的企业有: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蓝星新材、云天化、佛塑科技等。
此前有分析认为,行业内比较热门的产品主要是车用工程塑料。如金发科技就计划增产80万吨的高性能车用塑料、10万吨的ABS和10万吨环保PC等产品,新产能合计123万吨。
金发科技总部位于广州科学城,旗下拥有15家子(孙)公司,拥有广州、上海、昆山、天津和绵阳5个生产基地,产品主要有改性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精细化工材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木塑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
“目前这些项目主要为自主研发,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较少。项目组是由50多人组成的研发队伍,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教授级高工2名,高级工程师5名(按学历看,博士15名,硕士学位21名),平均年龄33岁,是一个高素质年轻具有创新能力具有激情的研发团队。”金发科技汽车项目有关负责人宁副总经理表示。
据金发2013年上半年年报显示,今年以来的研发总投入约为2.46亿元,同比增长17.6%。金发向来注重与高校合作,金发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的“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已于今年5月成功验收,这一项目的高校牵头人是华工机械学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教授,据瞿教授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金发跟我们学院的合作算比较少的了,和材料学院有着更广泛的合作,大家也常常提起金发。”
除了华南理工大学,金发还与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研发中心。并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研究院等行业一流的创新平台引进技术人才。
除了加强与高校合作,金发还注重人才引进。“我们还是以自主研发为主,目前,研发中心总共大概有300人,其中一半以上都是硕士博士学位,目前研发重点放在降解塑料和特种材料方面。”金发科技技术总监叶南彪表示。
作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中国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领军企业,由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杨桂生博士于1992年创办。
目前,杰事杰有三大主要的生产基地: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亚洲单体最大的工程塑料生产基地;滁州格美特科技有限公司:热塑性复合材料轻质板材生产基地;辽宁辽杰科技有限公司:热塑性复合材料板材生产基地。
中央研究院,是遥控杰事杰三大生产基地的技术中枢,由董事长杨桂生博士亲自带领,并于2001年邀请当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Alan.J.Heeger博士作为首席技术顾问。据悉,中央研究院各类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5%,其中硕士以上人员占90%,博士占20%。已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火炬计划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中央研究院的所有项目中30%为国家级项目,60%是中科院和上海市级项目。
另外,在工程塑料研发方面,佛塑科技在这个领域也有不少值得关注的亮点。
据佛塑科技2013年中报显示,佛塑科技多个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均设计高分子新材料。
其中,处于筹建中的项目包括已经完成一半的高分子智能节能贴膜中试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984万,由该公司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及其研发团队共同投资成立高分子智能节能贴膜公司(佛山金智节能膜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中报中称,该产品不仅高效节能,而且智能环保,属于当前国际前沿技术。
而上海硅酸研究所是国内科研实力最强的中科院属下机构,学科方向是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人工晶体、高性能结构与功能陶瓷、特种玻璃、无机涂层、生物环境材料、能源材料、复合材料及先进无机材料性能检测与表征等,是该领域科学研究单位中门类最为齐全的研究所。
据了解,“佛山金智节能膜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以智能节能贴膜产业化为目标的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8400万元。公司主要研发、生产、经营销售智能温控陶瓷节能贴膜及其衍生相关产品。公司生产规模初期达到年产量1000万平方米贴膜产品,可实现产值超过5亿元,利税1亿元以上。
行业亟须新一轮转型升级
以广州金发和上海杰事杰为代表,包括上海普利特(17.27,-0.28,-1.60%)、温州俊尔、天津美亚、北京聚菱燕、银禧科技(6.070,-0.26,-4.11%)、佛塑科技等在内的塑料企业,都是中国塑料界的佼佼者。然而,与近2万家塑料企业的总量相比,多少有点令人失望。
在国内塑料加工企业结构中,中小企业占大多数,其中大部分以生产低端的塑料日用品为主,不少塑料制品用料差、质量低下。分析师李宙雷用“作坊式生产”来比喻大多数中小塑料加工企业的运作现状。产品缺乏诱惑力和竞争力,不少中低端企业陷于低价竞争的困境中。
尽管传统的塑料日用品依然具有广阔的市场,但是原材料和用工成本持续提高,使得国内塑料企业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为此,业内专家指出,企业必须加快促进品质升级,走环保的可持续道路。
“目前,可降解材料在全球尚处于培育期,由于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很多,中国市场接受度还不是很高,金发主要还是以出口居多。但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增长也有限。但是,未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其发展前景是可观的。”广州金发技术总监叶南彪指出。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钱桂敬也曾表示:国内塑料行业已进入上水平、上质量的阶段,企业必须注重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