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搜狐健康频道联合国家权威机构针对常见的12个品牌的饮品和调味品体进行检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检测人员发现9个采用PET(聚脂)材料制成的瓶体均含有致癌物重金属锑,其中不乏知名品牌产品,如可口可乐、牛栏山二锅头、福临门调和油等。而HDPE(高密聚脂)和PP(聚丙烯)材料制成的瓶体则未检出锑。
不过,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在3月8日撰文指出,其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并非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方法,同时公布的数据未标明单位,不具有科学性,不能作为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同时指出,塑料食品包装容器生产中使用锑催化剂的生产工艺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广泛使用和认可。
目前来看,锑在塑料瓶体中的残留是确实存在的,但这种锑残留对健康是否有害尚无定论,研究机构对此也众说纷纭,这与上次白酒的塑化剂事件刚发生时颇为类似。据记者了解,PET包装在前一次白酒塑化剂风波中也被爆出高温情况下会析出塑化剂。研究表明,PET耐热可至70℃,但使用超过10个月,便可能释放出DEHP等塑化剂,加热无疑也会助长塑化剂析出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锑受温度和饮料性质等因素影响,会慢慢地转移到瓶子所盛装的饮料中去。
锑会刺激人的眼、鼻、喉咙及皮肤,持续接触可破坏心脏及肝脏功能,吸入高含量的锑会导致锑中毒,症状包括呕吐、头痛、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死亡。虽然至今尚未出现因吸入过量锑而染上肺癌的个案,但仍不排除其对人体的潜在危险。
按照2002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对水中锑含量和日摄入量应小于0.86微克/千克每日。日本限定宝特瓶中的锑含量应小于200ppm,对热灌装用的饮料,则禁用含锑的宝特瓶。欧盟则规定,食品中的锑含量应小于20ppb,环保级PET纤维中的锑含量不得大于260ppm。
专家介绍,高温、酸性(碱性)饮料、长时间存放,这些都是促进锑从包装向饮料转移的因素。如果所盛装的是酸性物质,锑更容易加速析出。要远离“锑”害,就尽可能少喝PET包装的酸性(碱性)饮料,同时注意选择离生产日期近的、储存条件良好的产品。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反复使用PET材质的瓶子,最好不要装热水,买回PET包装的饮品后也不要长期存放,应尽快饮用。
国内饮料包装企业的技术工艺和整体管理水平都落后于快速发展的食品包装行业,竞争加剧、标准提高、原料提价,大幅压缩的利润使得企业在外部压力下暴露管理弊端。我国饮料包装企业的规模参差不齐,生产质量得不到有效的监控,市场竞争无序化明显,导致了整个行业利润的持续下滑。
据了解,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包装产业总产值可望突破6000亿元,每年平均增速约维持在16%的水平。以产品分类,中国纸包装制品产量到2015年可达3600万吨,塑料包装制品946万吨,金属包装制品491万吨,玻璃包装制品1550万吨,包装机械120万台套。规模大、集团化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与江浙地区,造成南北分布不均的“南强北弱”态势。目前,国内饮料包装企业以进口日、韩生产的设备为主,国产机械由于投资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只能处于辅助地位,多数以中小企业为主要销售对象。企业生产环境同样不容乐观,除了一二十家知名的企业建有GMP车间和废水、废气处理设施以外,大部分企业生产车间配套不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