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程塑料专业委员会…
信息检索
当前所在位置:热点提示
再生聚酯纤维节能减排挑大梁
最后更新:2013-02-01    浏览:3078 字体大小:

        记者上周从中国化纤协会了解到,“十二五”时期,我国化纤工业节能减排的目标是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用水量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其中,大力发展再生聚酯纤维产业,将成为化纤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到2015年,将逐步建立起化纤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废旧聚酯产品、化纤面料服装等的回收利用规模将达到700万吨。

 

 

    “据相关权威部门测算,每生产1吨的再生聚酯纤维,相当于减少排放3.2吨的CO2。”中国化纤协会秘书长郑俊林告诉记者,去年我国化纤总产量约3800万吨,其中再生纤维产量近500万吨。“500万吨的产量就意味着减少1600万吨的CO2,这个数字是很可观的。”他说。

 

 

    据中国化纤协会再生化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林世东介绍,我国每年天然纤维产量为700万吨左右。由于粮棉争地等原因,未来天然纤维增长空间不大,市场需求的增长只能依靠合成纤维产量的增加来满足。而合成纤维的主要原料是石油等化石资源,在原油价格不断高涨的背景下,如何降低对化石资源的依赖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各类废弃聚酯产品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大力发展再生聚酯纤维产业,是减少污染、充分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

 

 

    然而,郑俊林对记者表示,虽然我国的再生聚酯纤维产业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行业资源再生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原料回收体系不够健全,是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郑俊林表示。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大部分再生聚酯纤维企业以废弃的聚酯包装材料为原料,如聚酯瓶、聚酯薄膜等。“回收瓶有的是装水的,比较干净;有的装饮料则含有糖分,还有的装油,这都需要清洗。而我国的回收体系还不健全,大多是通过小商贩去收,不分类,需要再生企业一一挑拣,将含糖的、含油的与装水的分开来,然后再清洗。这就增加了很多人力成本。”郑俊林说。

 

 

    另外,国内的废旧瓶片供应不足,需要大量进口,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再生纤维产能的快速增长,我国对进口瓶料的依存度逐年提高,现已达40%。

 

 

    值得注意的是,除以聚酯包装材料为原料外,通过化学法利用废旧衣物等纺织品来生产再生纤维在我国正在取得突破。去年8月,日本帝人公司与精工控股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在浙江绍兴成立化学循环再生的合资公司——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额为60亿日元(约合4.84亿元人民币),一期计划年产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2万吨,年产再生涤纶纤维1.9万吨;其后,根据市场需求,二期建设年产5万吨DMT项目。

 

 

    据介绍,化学循环再生就是用化学方法将面料分解到分子级并再利用。“帝人的这项技术就是试图以废旧涤纶衣物为原料生产再生纤维,在日本早就有了中试装置,只是限于原料和市场问题,没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此次我们推动企业合作,就是要实现这个突破。”郑俊林告诉记者。

 

 

    该公司计划初期以回收程序较为简单的军服、校服等为原料进行生产。目前,该厂的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计划2013年末投产。

 

 

    除原料问题外,我国对于再生聚酯纤维产业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也是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据林世东介绍,再生纤维行业由民间自发发展起来,企业积极性主要来自对市场的预期,市场发展缺乏系统推进,企业难以形成大型规模化生产,从而不利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

 

    郑俊林表示,再生纤维企业在一些具体的税收政策上有待扶持。他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许多小的废品回收公司没有增值税票,导致再生企业不能抵扣原料的增值税,要自己承担全部17%的增值税,这个负担是非常重的。”

 

 

    此外,国内对再生产品的消费理念还有待提升。“在欧美等地区,消费者穿着再生纤维服装,倡导环保理念,是件很光荣的事。但在我国,消费者还不认可,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些衣服是由废垃圾做成的。因此,需要媒体、行业共同努力,加强宣传引导,逐步树立绿色消费理念。”郑俊林说。

 

 

    据介绍,去年,中国化纤协会调整升级了化纤行业再生与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前已有再生纤维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40多家单位参与,一方面要重点解决再生纤维行业的共性技术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行业上下合力,争取政策支持,引导绿色消费。

 

 

    “推动再生聚酯纤维利用,是未来几年化纤行业节能减排最重要的事。我们将持续加强技术和产品研发,开拓终端市场,使再生行业发展壮大。”郑俊林说。

 打印本文本   |    收藏本文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