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对聚碳酸酯(PC)的消费量超过400万吨,我国PC需求尤其强劲,消费量占全球30%左右,约为130万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公应23日,在唐山召开的“2012(第九届)全国碳酸酯技术开发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分析了聚碳酸酯的市场形势。他认为,由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制备聚碳酸酯路线有非常好的市场竞争力,既能减排二氧化碳,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聚碳酸酯是六大通用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品种,抗冲击强度高,自身具有阻燃性。2010年全球对聚碳酸酯的消费量约405万吨,未来几年内,世界PC的需求量将维持在7~10%左右的增长速度,预计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515万吨。王公应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PC的表观需求量将维持在10~15%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200万吨左右。
2011年全球PC产能为469.5万吨。其中沙特SABIC年产131.5万吨,占全球产能28%,位居世界第一。德国拜耳集团年产130万吨,屈居第二。王公应表示,中国2011年PC产能仅为43.6万吨,不到全球产能的一成。因此中国PC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十二五”末我国力争PC产能达到110万吨左右,届时国内的年需求量为170~200万吨,本土化供应率达到50~60%。据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前新增60万吨左右的PC产能。
目前PC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据王公应分析,建成年1000吨PC中试装置,将形成年销售额2600~3200万元,可略有盈利。倘若建年产5万吨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聚碳酸酯项目,可实现年销售额13~16亿元,利润3亿元左右。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