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程塑料专业委员会…
信息检索
当前所在位置:热点提示
限塑令四年执行力渐弱 
最后更新:2012-06-01    浏览:2289 字体大小: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就是当时备受关注的“限塑令”。四年前的今天,2008年6月1日,“限塑令”生效,规定所有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如今,“限塑令”实行已有四年,然而民间调查小组的研究却发现,“限塑令”的执行力逐年削弱,大量超薄塑料袋重返市场,近九成农贸市场违规送超薄袋,部分商家执行“有偿用袋”制度越来越差。
  限塑手段效果下降
  一组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过1万亿,仅北京,每年废弃的塑料袋约23亿个。这个庞大的数字意味着什么?专家说,大部分塑料袋在使用12分钟后就被丢弃,但这个塑料袋在环境中的自然分解,却需要20年到200年的时间。
  如今在北京的正规超市内,塑料袋成了商品,价格从两毛、五毛、一元不等。但是“布袋子”并没有像当初预期的那样,重回百姓生活,五颜六色、不能降解的超薄塑料袋依然在菜市场、早点摊上被免费赠送。
  为推动“限塑令”的实施,几位来自民间组织和高校的青年人于2008年3月成立了“民间限塑政策研究小组”(以下简称“限塑小组”),开始对“限塑令”进行研究。
  “限塑小组”2011年调查报告显示,九成菜市场免费送塑料袋,且大部分是不达标的超薄塑料袋,而五成人去超市仍花钱买塑料袋。小组负责人之一、著名环保人士毛达表示,调查反映,四年来,国家意图使用经济手段限制塑料袋使用的效果有下降的隐忧;很多商家通过大量提供一次性纸袋或无纺布袋以替代塑料购物袋的使用,也很大程度背离了“限塑令”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初衷。“限塑令”以收费手段抑制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塑料袋的效果明显下降。
  关键词:菜场
  近九成菜市场送超薄袋
  5月30日早,西二环外的太平湖市场里,每个菜摊位上都挂着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有人光顾时,摊主便习惯性地扯个塑料袋,把顾客挑好的水果、蔬菜放进去,有时还会大方地多套个塑料袋。“大家都用这种袋,一块钱一沓,又便宜又方便。像我们这种小本生意,人家买把菜还收袋钱,估计就没人买了。”卖菜商贩说。
  而新发地市场和德内大街的四环菜市场里的商户,则对塑料袋成本过高表示不满,“市场统一制作,需要花钱购买。”四环市场卖黄瓜的商户举起印有“北京润得立综合市场”的袋子,这一捆袋子80个,8块钱,大的14块钱,平均一毛多。“你买黄瓜,我能多要你一两毛钱,说是塑料袋钱吗,谁还在我这买呀。”商户说一天要送出去一百多个袋子,都是自己花钱。
  家住朝阳北路的市民李女士说,一两天去一回菜市场,去一次拿回来10多个塑料袋,回家套在垃圾桶上,当垃圾袋。李女士说,家里从来没买过垃圾袋,只用买菜的袋子就足够了。
  除了菜市场,油条、包子、馒头等主食厨房、早点摊上,都是直接把市民买的食物装在超薄塑料袋里。
  根据限塑小组的调查,如今,有近9成菜市场的商户向顾客免费送塑料袋,其中多为不合格的超薄袋。
  关键词:超市
  超市手撕袋消耗量大增
  “您好,需要购物袋吗?”如今市民在超市购物,收银员在刷商品条形码之前都会这样问一句。
  “限塑小组”的调查显示,在走访过的56家连锁超市中,执行“限塑令”有偿使用制度的为52家,不执行的为3家,采取隐性收费的超市为1家。每20位顾客中,至少12人不购买新塑料袋的为27家;至少16人的为11家;至少18人的为5家。购买新塑料袋的顾客占被观察顾客总体的48%。
  此外,因塑料袋收费,还引发了超市的另一项投入——连卷袋(手撕袋)消耗大增。北京物美超市有关负责人表示,没有实施限塑令之前,可能超市每家门店月购买塑料袋的支出在11万元左右,现在月均只需5万元。实施限塑令,对商家是有好处的,节省了给消费者提供塑料袋的费用,但超市内生鲜、水果的手撕袋大量消耗,尤其一些老人,都撕下好多袋子,直接带回家当垃圾袋,所以每家店可能每月还要花5万元制作这些手撕袋。
  多家超市负责人表示,五成消费者还要买塑料袋,多是没有形成习惯,且袋子价格也不高,很多人不在乎多花几毛钱。
  限塑小组成员、环保人士毛达称,2008年与2011年连锁超市塑料袋的售价基本都在0.2至0.5元之间。表面上,三年间塑料袋价格虽然基本没有变化,但如果把近年物价上涨的情况考虑进去,塑料袋的实际售价是降低了。
  □观察
  关键词:企业
  廉价超薄袋显复产趋势
  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限塑令”实施之初,不少生产企业纷纷停业或转产。但如今,随着“限塑令”风声远去,加上限塑效果不乐观,除一些企业重新开工生产,还新增了不少企业。企业间继续展开价格战,生产者不再研究技术而是研究怎样“省钱”。甚至,一些黑心企业用废料代替纯原料。
  塑料袋的生产工艺及流程简单,不合格塑料袋的原料来源复杂,可能是由废弃的塑料药瓶、一次性针筒、塑料桶等回收废塑料粉碎而成,也不排除企业在生产中添加工业级原料,生产出的塑料袋常带有刺鼻的异味和大量杂质。企业为掩盖废塑料本身的杂质给塑料袋染色,特别是一些黑工厂、黑作坊使用的原料卫生及安全更没有保证。
  一些有色的超薄塑料袋多是企业使用回收废料生产,为掩盖废塑料的杂质,在生产中添加色母料给塑料袋染色,废塑料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渗入食品内对人身体造成伤害。
  昨天,记者按照四环菜市场的塑料袋上印刷的厂家电话打过去,对方表示,要多厚的都能做,超薄的那种,早点摊上用的,都能做。如果想要薄的,告诉厚度是多少就可以。只不过越厚的价格就越高。
  菜市场的商户对“限塑令”的第一反应是,“好像头几年有段时间是不让给,后来就没人管了”。商户说,原来薄的塑料袋,一两元就能买1捆,现在快10元了。商户们对厚度和国标并不了解,“反正都是送,对我们来说当然是越便宜越好了”。
  ◎关键词:调研
  限塑令执行力逐年削弱
  2011年10月8日开始,NGO组织北京环友科技牵头,启动了第四次北京市“限塑令”执行情况调查。此前的三年时间,他们坚持每年一次,调研限塑令的落地执行情况。
  “限塑小组”的调查显示,2008年北京市集贸市场驻场商户执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比例为20%,隐性收费的比例为9%,不执行的比例为71%。而2011年的第四次调研发现,集贸市场商户的执行比例仅为14%,较2008年又有明显下降。也就是说如今有近九成的菜市场免费送塑料袋。
  NGO组织环友科技负责人李力介绍,调查显示,在连锁经营的超市或卖场、大型购物中心、农贸市场或集贸市场这三大类商品零售场所中,执行得最好的是连锁超市或卖场,基本不存在不合格塑料购物袋,2011年前,收费执行率在60%以上,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农贸或集贸市场执行度较差,不合格塑料袋普遍存在,而且基本无有效实施塑料袋收费政策。大型购物中心虽然基本杜绝了不合格塑料购物袋,但许多驻场商家并没有执行塑料袋收费政策。
  调研人员随机选取了242家商户,包括服装店、药店、书店、小便利店、烟酒店、鲜花店、肉店等。有61家执行了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仅占总体的25.2%,超过7成的非连锁超市商户仍在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服装类和饰品类商店,小卖铺、蔬果店则基本不对塑料袋收费且不合格袋普遍存在。
  除此之外,“限塑令”离百姓生活也是渐行渐远。调研人员发现,连锁超市里与“限塑令”相关公告、标识明显减少,56家超市中,仅有15家分别在收银台或商场门口设有关于塑料袋收费或“限塑令”的宣传标志,占总量的27%。而在2008年的调研中,仅有个别连锁超市是没有做此项工作的。

 打印本文本   |    收藏本文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