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程塑料专业委员会…
信息检索
当前所在位置:热点提示
“枢纽型”塑企引领塑料产业未来
最后更新:2012-04-24    浏览:2365 字体大小:

        随着经济的发展,塑料行业作为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跟随着“中国制造业主导位置被削弱”的潮流发生了摇摆不定的现象。前不久,东莞市长袁宝成提出了发展创新型经济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个是以创新型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决不放弃制造业,东莞的发展目标就是成为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最强的城市。”可以说,市长的这番表态不仅给众多制造企业吃下了“定心丸”,也让本土的塑企不再摇摆不定。


  然而,且不论制造企业是否真的不再摇摆,以塑料行业为例,事实上,受制于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扬,国外需求持续低迷,内销市场开拓成本高企等众多原因,一些塑料企业正在“撤”或者“转”。事实上,甚至连一些光景不错的塑料企业也在转向。


  塑料企业摇摆不定的背后,是一个普遍的行业难题:如何去实现转型升级?


  当塑料企业遭遇转型升级的瓶颈


  在20世纪30年代末,能够代替金属和用于制造新产品的塑料开始流行,从此塑料产品的开发和使用得到迅速发展,到了今天,我们难以想象没有塑料的世界会是什么模样。


  在中国,塑料行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关口上。据统计,目前业内的优质企业数量不超过10%,如果单单靠稳定优质企业为基础,那么其他九成以上的企业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困境。


  目前在东莞做原料供应商的老板宾雅华,原来也曾投资上千万开了一家做塑料制品的小工厂,月产500吨左右,两年前他遇到了所有塑企都觉得棘手的行业瓶颈,无力回天,最终在去年结束了塑料厂的生意,转而做贸易。


  一般来说,对于转型升级路径,一个大而化之的思路是提高科技研发投入、培育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


  这种方向没错,但具体实现起来却颇有难度。因为有能力自动转型升级的企业并不是很多,根本无力支撑整个塑料产业的振兴。


  工程师杨席兵在塑料行业混迹多年,不久前他写了一篇名为《建议设立东莞市塑料行业产业升级转型平台》的网络论政文章,提出在东莞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北京化工大学出面联合东莞地方龙头企业,建立一个塑胶产业升级转型平台,获得了广东省政府“南粤智多星”金点子奖。


  “东莞作为珠三角地区一个主要的塑料生产重地,尤其珠三角又是全国塑料行业生产应用的集中地区,东莞的问题也是我国塑料行业的一个缩影。”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蒋平平教授多次到东莞考察塑料企业,谈到对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他也呼吁政府应该支持和帮助建设塑料产业平台。


  “枢纽型”企业带动塑料产业振兴


  据了解,东莞建设塑料产业平台,在政府未动的情况下,已经有企业先行了。在高盛科技园内已经有国内首家pvc塑料领域的综合服务机构成立,该机构首先在东莞塑企做推广,以市场行为先行建立杨席兵理想中的平台,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和技术服务。


  对于这样的平台,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枢纽型”企业,或者服务型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企业,而非和制造型企业并列的服务型企业)。


  在社会建设领域,广东省正在提倡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指的是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中起桥梁纽带、聚合引领、集约服务作用的组织,具备孵化、整合、服务和引领四项基本功能。借用这一定义,“枢纽型”企业也当在整个塑料行业中起到桥梁纽带、聚合引领、集约服务的作用。


  常言道,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产业升级不是三两家工厂之事,三两企业搞好技术,做好产品只是局部、零散、碎片化的升级,对整个产业的升级也许并无实质推动。


  回到前面所提到的,现阶段全国塑料行业中的优质企业比例不超过10%。在转型升级的路上,显然不能将90%多的非优质企业抛弃:若抛弃了它们也等于抛弃了整个塑料产业的未来。


  因此,塑料产业的升级不能只停留在现有的优质企业。塑料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以优质企业为基础,而优质企业不到10%的窘境则要求首先必须得提高优质塑企的比率。


  其实,转型升级并不玄乎,当塑料行业有一大批“枢纽型”企业的群体涌现并切实发挥了其作用的时候,作为世界标杆的中国塑料业,才能凭借其高端的生产技术、优质的信息资源以及全球性的信息化服务优势,快速地让塑企实现高新技术的应用,在促进产业的快速升级的同时吸引更多高端技术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来,共同实现整个塑料产业的升级发展。

 

 打印本文本   |    收藏本文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