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工业,纺纱、织造等技术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异,但是对于高端纤维材料还存在着差距,高端纤维需大量进口,未来这一市场存在巨大替代进口的空间。特别是今年高性能纤维更是进入到新兴产业规划、化工“十二五”规划和纺织“十二五”规划,未来整个行业或将得到较大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由于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行业“十二五”规划的相继出局也使得相关板块频频走出独立行情,从之前的文化产业到近期的高端纤维,市场资金积极参加其中的炒作,让投资者看到了其中蕴含的一些投资机会。
事实上,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在关键技术创新、先进技术产业化运用、自主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布局调整、多层次人才体系建设以及企业兼并重组等八个方向都有要求进行突破,以推动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然而,周一纺织行业其他个股如家纺、服装等股票股价却纹丝不动,仅仅高端纤维概念股闻鸡起舞,这也从另一侧面印证出产业技术创新所具备的巨大魔力。
政策定调:高端纤维重点突破
早在今年上半年为加快我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继续保持国际竞争优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就发布了《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明确了产业科技进步的重点任务。《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产业将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大规划推广先进适用工艺技术与装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纺织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纺织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并将围绕加强纤维材料加工、纺纱织造加工等在内的七个方面加大科技进步力度。
从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来看,之前被行业《纲要》赋予重任的产业技术创新也成为重中之重。据悉,日前已获工信部通过,并经相关程序择日公布的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强调,“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提高纺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关键技术的创新,形成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超纺、高纺、功能性、差别化等纤维技术的创新,加强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材料的技术研发创新以及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纤维技术的研发。
受此消息的影响,前期一直低迷的化纤板块周一表现抢眼,其中吉林化纤涨停;华峰氨纶、华峰超纤上涨超过8%;新乡化纤涨5.66%。强势涨停的吉林化纤,市场对它的追捧源于一则“国内最大的碳纤维原丝项目在吉林化纤建成投产”的传闻,周二吉林化纤发布澄清公告称,上述传闻是公司控股股东吉林化纤集团的信息,与上市公司无关。不过,从资金炒作整个板块的时机来看,无疑是把“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当作行业重大利好。
在经历周一的集体大涨后,高端纤维概念股随后开始回调。高端纤维概念股是游资一日游还是未来值得关注的大趋势?“十二五”规划出台后又有多少政策扶持能够真正落实到高端纤维上?诸多的问题不禁在投资者的在脑海里回荡。
通过业内人士对行业的整体判断,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务院新兴产业规划、化工“十二五”规划和纺织“十二五”规划均将高性能纤维作为重点发展行业,未来整个行业获得较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可能性较大,未来整个行业保持20%以上的增速是大概率事件,在有多重利好推动下,行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进口替代 空间广阔
据介绍,高性能纤维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并推广的纤维材料,它的出现使传统纺织工业产生了巨大变革。所谓高性能纤维,是指高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耐磨擦、高的耐破坏力、低比重等优良物性的纤维材料,它是近年来纤维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发展迅速的一类特种纤维。高性能纤维可用于防弹服、蹦床布等特种织物的加工及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加固材料,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交运设备以及日常生活等,具有天然纤维和普通合成纤维无法比拟的特性。
中国虽然是纺织大国,传统化纤产能过剩,但对位芳纶、碳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性能纤维却仍需大量进口。数据统计显示,对位芳纶全国年需求量约5000吨,进口依存度超过95%;碳纤维全国年需求量约5500-6000吨,国内产能只有约1600吨,且多为低端产品,进口依存度约70%;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全国年需求量约1.5万吨,国内产能不足1万吨,进口依存度也接近40%。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化纤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也显示,发达国家的化纤企业每年生产品种可达100种以上,而在我国,像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化纤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差别化纤维也停留在第二代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对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需求日渐强劲,年均需求增速保持在20%左右,尤其是航天航空、汽车、风电等领域。根据JEC集团研报显示,最近几年全球复合材料需求增长一半都在亚洲,亚洲尤其中国市场增长较快,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占据全球复合材料市场增长43%的份额。巨大的需求空间急需国产高性能纤维生产技术和能力实现突破以填补和替代进口的部分,自“十一五”起,政府已开始对高性能纤维的研发生产实行减税和资金补贴,该行业近期也进入了包括新兴产业规划在内的多个规划之中,足以可见其政策的大力扶持。而说到底,资金对于高性能纤维概念股的炒作实质就是炒“新材料”。
碳纤维(CF)有聚丙烯腈(PAN)基、沥青基及粘胶基三种,目前国内外的主要品种为PAN 碳纤维。碳纤维外柔内刚,既具有碳材料“硬”的固有本征,又兼备纤维“柔”的可加工性、耐腐蚀和高模量,成为国防、军工的重要战略物资,也在交通、体育与休闲用品、医疗、机械、纺织等民用领域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碳纤维研究已经三十多年,T300通用级产业化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百吨级和千吨级碳纤维已投入生产;T700级正在进行中试放大,T800级正在实验室研制。目前国内有一两个单位的产品品质已超过T300级的性能指标,达到了T400级水平,并且可以小批量生产。从总体形势来看,我国当前处于由T300通用级向高性能的T700和T800发展的过渡期。高性能的T700、T800和T1000级的碳纤维研制尚远。(T300、T700等是指碳纤维的品级,通常以拉伸强度指标做为衡量标准)
国内企业生产原丝的关键技术和高成本问题一直不能有效突破,生产能力仅占世界高性能碳纤维总产量的6%左右。2009年自给率提高到16%以上,仍主要依赖进口,质量和规模与国外相比差距都很大。目前生产企业众多,但产品低端、产量不稳定,竞争十分混乱。我国已有吉林神舟碳纤维公司、山东天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兴中宝碳纤维有限公司、保定天鹅化纤集团、大连兴科碳纤维有限公司、山西恒天纺织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等生产规模大小不一的碳纤维生产厂家,合计年生产能力为2310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拟建和在建的碳纤维生产企业有11家,合计生产能力为原丝年产量7100吨、碳纤维1560吨,其中在建企业为4家,合计生产能力为原丝年产量1100吨、碳纤维470吨。
有专家指出,国内碳纤维之所以发展缓慢,与众多参与开发和生产碳纤维的企业原本不是化纤企业,没有低成本生产碳纤维原丝的设备技术有非常大的关系。目前中国的化纤行业中已有吉林化纤集团公司、上海石化公司等大型引进技术的腈纶厂,现有年产量92万吨。
芳纶纤维主要有两大类:间位芳纶(1313)和对位芳纶(1414)。无论从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芳纶1313和芳纶1414的规模化生产企业仅几家,包括美国杜邦、日本帝人、泰和新材、广东彩艳、苏州圣欧等国内外主要芳纶纤维生产企业,呈现明显的寡头垄断格局。
泰和新材今年5月份正式投产了其1000吨/年芳纶1414生产线,历时多年、在众多企业中率先突破了芳纶1414国产工业化生产的瓶颈。另外,河北硅谷一直宣称其芳纶1414 工业化也成功并将扩大到1 万吨的规模,但市场人士称并未见到其产品有销售,应该是该企业外购芳纶丝再加工的产品。另外,苏州兆达、仪征化纤和河南神马集团也各有100-500吨规模的生产线试验投产,但后续正式产品尚未见投放市场。芳纶1313的国内生产企业虽然有三家,但广东彩艳、苏州圣欧的产品仅能够应用于较为低端的过滤布,泰和新材则已经侧重于服装用1313的发展,其后续规模继续扩大可期。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继碳纤维和芳纶之后出现的第三代高性能纤维,是目前已经工业化的纤维中强度最高的纤维,长期以来,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制造技术只有美国、荷兰等极少数国家拥有,国内高强高模纤维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大大小小近30家相关企业。其中以中纺投资全资子公司北京同益中特种纤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湖南中泰特种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S仪化、上海斯瑞聚合体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虽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市场竞争力,但由于受到工艺和装备技术不成熟条件的限制,国内企业的产品质量差异较大,大规模产业化进程相对较慢。目前受成本及开发能力的限制,国内产品应用范围仍局限于传统的安全防护及绳缆行业,随着军品、民品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各类高强轻质缆绳等领域的开发,需求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