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美国得州原油)期货价格从2014年中期的每桶100多美元下跌开始,今年2月11日达到自2003年以来的最低收盘价26美元,之后第二天就因为有石油输出国可能达成了石油减产一致意见的传闻,大幅反弹上升10%。自4月份以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经基本稳定在40美元以上,并在5月底一度首次突破50美元,上涨幅度逼近百分之一百。
最近,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7月12日发布了对于2017年石油市场的展望,比较乐观地预测全球原油市场的需求将在不久高于目前的产量,石油市场在2017年可能将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从而让油价继续上升。
如果我们比照最近一次的油价大暴跌过程,在2008年12月底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也一度跌到接近30美元左右,然而在一年后2009年就回到80多美元,之后更是继续上涨到100美元以上。这次的油价走势会不会也是类似的呢?撇开对短期的油价起起落落的预测,原油价格未来3~5年或者中期走势可能将会如何呢?
显然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油价的涨跌,实际上,任何一个前瞻性预测都是有相当风险的,特别是考虑到油价非常容易受到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一旦有战争等不可预测因素意外发生,油价的正常走势很可能立即改变。
笔者认为,正确理解导致从2014年年中起开始的油价暴跌的多种因素是我们进行未来预测的重要起点,而其中的关键是区分周期性和结构性变化。今年年初,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实证研究表明,与以往不同时期一样,需求因素还能够解释40%~45%的这次油价暴跌,供给因素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但他没有专门涉及需求和供给因素可能的结构性变化。
笔者认为,在决定中期和长期趋势方面,结构性变化比周期性变化往往更为重要,因为其影响较为不可逆甚至不断加强,而且常常被忽略。尽管已有不少对于油价暴跌影响因素的讨论,专门区别对待讨论两种不同性质的因素并据此尝试预测还是较少的。
这次油价暴跌基本反映了国际石油市场对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周期性变化和结构性变化的合理预期,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点:
其一,由于中国经济放慢引起的世界经济总体上对石油的需求减弱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很可能是个结构性变化。2014年中国7.4%的增长率,不仅是过去24年最低的,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次不能达到官方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7.5%)。2015年中国6.9%的增长率基本上是重复类似的故事,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在此意义上,世界经济对石油的需求减弱不仅是周期性的变化,同时也可能是个结构性的变化,尤其如果其他经济体(比如印度)的经济增长未来不能充分弥补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对石油需求的减弱,并且中国经济有所放缓,如权威人士所说的,是一个L型,而且可能是持续几年或较长期存在的新常态现象。事实上具有中国经济这样规模的发展中国家极难再有,未来唯一的可能是印度,而印度由于产业结构有所不同等因素,在未来几年几乎不可能替代中国对石油需求的减少。最近英国脱欧等事件甚至也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的结构性影响因素。
其二,对于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偏好引起的世界经济对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增加也是未来制约石油价格过度上涨的结构性变化。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当一个商品的替代品存在时,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增加,从而使同样的价格上升所导致的需求数量减少更多。事实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生产国和使用者。印度也在这方面做出类似的努力。去年底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将使得这个渐进性的结构性变化更加难以逆转,并在较长期间后效果逐步明显。
其三,石油供给方面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但结构性变化更加显著。一个是伊朗已经重新回到石油出口市场,来自伊朗的石油出口能力未来甚至可能增加。另一个尤其重要的是美国岩页油的技术创新革命,在过去几年内帮助美国石油产量几乎增加一倍,而且这个技术导致的石油开采成本不断下降,潜在供给的增加巨大,虽然也难以完全确定。事实上,国际能源署和世界银行的数据和报告表明,在2011~2015年期间,有关预测基本上一直低估了美国由于岩页油革命带来的石油产量增加。笔者认为,(在没有战争和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以岩页油技术革命带来的供给方结构性变化在决定未来几年石油价格走势方面的影响可能至关重要,特别是由于这种革命能够伴随或带来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的石油开采成本。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两年的油价暴跌实际上反映了沙特阿拉伯等欧佩克国家对于岩页油技术革命的可能威胁的高度重视。
其四,尽管影响油价下跌还有诸多因素,其他因素也大多倾向于预测油价未来几年可能难以走高。比如,目前较低的油价也使欧佩克国家之间以及欧佩克国家和主要的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比如俄罗斯)由于本国财政困境更难以真正签订和有效实施限产协议以提升油价。同时,由于美国经济的相对强劲和美联储升息预期等因素,美元可望在未来几年仍然比较强劲,进一步抑制了以美元计价的油价上涨空间。
因此,如上讨论,大部分因素都指向中低的石油价格区间未来很可能会持续数年或更久。在前不久举行的东北财经大学大宗商品市场国际研讨会发言中,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世行出版物《大宗商品展望》主笔巴菲斯博士,和斯坦福大学能源模型论坛执行主任、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委员亨廷顿博士,也从不同角度分析并提供与上述结论比较一致的看法和证据。
巴菲斯博士强调,越来越多迹象表明,大宗商品高价格的超级周期很可能已经结束,尽管这种变化前几年在农产品和矿产品市场上已先后出现,石油能源市场价格下跌是明显滞后的。亨廷顿博士指出,斯坦福大学最近完成的针对美国石油业界人士的一份2016年调研结果显示,在未来十年内据估计高达80%的可能性会出现地缘政治冲突,从而破坏了正常状况下(过度的)石油供给。较持续的中低油价显然是引发地缘政治冲突的一个关键经济因素。
总的来说,尽管将来油价会回升,一个类似于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100美元以上持续数年)高油价时代估计在数年时间内难以复返,除非(甚至直到)有战争和天灾人祸等特殊因素干扰。尽管其严重效果短期内可能不会特别明显,类似于温水煮青蛙,较久的中低油价将会对石油行业和上下游相关产业的经营有重大影响,同时对许多国家特别是不少新兴经济体的宏观经济状况所产生的挑战非同小可。因此,这种可能的趋势及其潜在影响非常值得有关政府部门和市场人士跟踪观察和进一步分析。
|